粤港澳大湾区信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页 > 首页 > 这里是东莞
这里是东莞
来源:大湾区信息网 时间:2020-09-01

自然地理

【境域】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因地处广州之东,境内盛产莞草而得名。介于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最东是清溪镇的银瓶嘴山,与惠州市惠阳区接壤;最北是中堂镇大坦乡,与广州市黄埔区和增城区、惠州市博罗县隔江为邻;最西是沙田镇西大坦西北的狮子洋中心航线,与广州市番禺区、南沙区隔海交界;最南是凤岗镇雁田水库,与深圳市宝安区相连。东莞市处于广州市至深圳市经济走廊中间,西北距广州市中心区59千米,东南距深圳市中心区99千米,距香港中心区140千米。东西长70.45千米,南北宽46.8千米,全市陆地面积2460.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2.57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东莞市地质构造上位于北东东向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截至2018年底,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丘陵台地占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东南部多山,尤以东部为最,山体庞大,分割强烈,集中成片,起伏较大,海拔在200米~600米,坡度约30°,银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东莞市最高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接近东江河滨,岗地发育,陆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米~80米,坡度小,地势起伏和缓,为易于积水的埔田区;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西南部是濒临珠江口的江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沙咸田地区。

【河流】截至2018年底,东莞市处于东江下游,96%属东江流域,东江干流自市东北部桥头镇与惠州市博罗县交界入境,沿北部边境西流至石龙镇石龙头分流为北干流和南支流,东江干流境内长度35千米,北干流继续西流至麻涌镇大盛口注入狮子洋,境内长度42千米;南支流由石龙头经峡口斜向西南,至沙田镇泗盛口注入狮子洋,长度39.5千米。北干流与南支流之间,形成以石龙镇为顶点的东江三角洲,面积319.5平方千米。境内较大的河流有石马河、寒溪水及东引运河等。石马河发源于深圳市宝安区大脑壳山,北流至塘厦镇沙湖村附近入东莞境内,继续北流汇合雁田水、观澜水、契爷石水、清溪水、官仓水等水系,至桥头镇新开河口注入东江,境内长度64千米。寒溪水源于市中南部大屏障山至观音髻,北流有仁和水、梅塘水、松木山水、东坑水、寮步水、黄沙河水等水系汇入,至峡口注入东江南支流,主流河道长59千米。东引运河于1970年建成,以原有的东莞运河和沙田引淡渠为基础,上延下伸连接而成,在峡口处连接寒溪水,于仁和水上游横沥、石排镇地段开凿人工河抵企石镇与旧石马河连接,沿河经15个镇(街道),最后在独墩汇入茅洲河,全长102千米。

【海洋】截至2018年底,东莞市海域集中分布于狮子洋、伶仃洋东北部,海域面积82.57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12.2千米,拥有海岸线的有中堂、麻涌、洪梅、道滘、厚街、沙田、虎门和长安8个镇。有威远岛、泥洲岛、木棉山岛、涌口沙、虾缯排5个海岛,海岛岸线长34.67千米,海岛面积25.86平方千米。东莞海岸线紧靠狮子洋、伶仃洋的深槽,深水岸线资源突出,境内拥有虎门水道和川鼻水道,且岸线内侧陆域土地较为平坦宽广,建港资源优越,建成国家一类口岸——东莞港。东莞地处南亚热带浅海区,水域生境多样,生物区系复杂,是多种经济鱼、虾、藻类的繁育场,有鱼类88种。东莞海域属伶仃洋经济鱼类繁育场保护区,并设立全国唯一的黄唇鱼自然保护区。东莞滨海旅游资源特色明显,以历史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为主,有鸦片战争遗迹纪念地,也有海战博物馆。2018年,全市海域水质均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未发生较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未发生赤潮和咸潮。

【植被】东莞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为南亚季风常绿阔叶林,组成种类多样而富于热带性,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大戟科、桃金娘科、杜英科、山矾科、梧桐科等种类组成,其中大多数是热带亚热带分布种,较常见的有樟树、阴香、铁冬青、华润楠、浙江润楠、假柿树、银柴、土蜜树、鸭脚木、蒲桃等。东莞主要植被分为:常绿针叶林,林下植被常见有桃金娘、椭圆叶豺皮樟、岗松、纤毛鸭嘴草、乌毛蕨、鹧鸪草、蜈蚣草等;针阔叶混交林,林下植被主要有野漆、椭圆叶豺皮樟、三桠苦、山乌桕、鬼灯笼和乌毛蕨等;典型常绿阔叶林,常见种类红花荷、蕈树、黄樟、黄杞、青冈栎、网脉山龙眼等;季风常绿阔叶林,常见种类鸭脚木、乌榄、樟树等;常绿灌丛,常见种类鸭脚木、银柴、鼠刺、豺皮樟、九节、梅叶冬青、桃金娘等。其中山地、丘陵及未经开垦的岗地现状植被以人工林和次生林群落占优势,林下以灌木、蕨类植物或草本为主,沟谷等较为阴湿的山地多见攀缠植物。现状植被反映出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而热带性较强的特征,与南亚热带气候特点相适应。

【气候】东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暖,温度变幅小,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2018年,东莞天气气候主要特点是:年总降水量1766.1毫米,比常年平均值1831.7毫米略偏少3.6%,属正常年份;年平均气温23.1℃,比常年平均值偏高0.5℃;年日照时数1906.8小时,比常年平均值略偏少0.3%,属正常年份。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匀,月降水极端化明显:有5个月降水量偏少30%以上,有2个月降水量偏多50%以上。5月7日开汛,10月15日汛期结束,均比常年偏晚;汛期总降水量为1302.7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偏少12.2%。年平均气温偏高,各月气温波动较大:全年高温(≥35℃)日数为15天,年内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6.8℃;全年低温日数(≤5℃)3天,年内最低气温为3.7℃。

【矿产资源】东莞市矿产种类少,矿产地不多,金属矿产十分短缺;非金属矿产中建筑用花岗岩、盐矿、芒硝较为丰富;矿泉水水质良好,具备一定储量,有较好的开发潜力。截至2018年底,发现矿产24种,矿产地(含矿点,下同)73处,其中能源矿产2种,矿产地5处;金属矿产8种,矿产地32处;非金属矿产13种,矿产地24处;水气矿产1种,矿产地12处。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6种,勘查程度满足工业开采的矿种有盐矿、芒硝、建筑用花岗岩、矿泉水等。其中盐矿查明资源储量5907万吨,芒硝321.1万吨,矿床规模达到中型;建筑用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樟木头镇、厚街镇、大岭山镇一带,查明资源储量272.2万吨;矿泉水主要分布在清溪镇、樟木头镇等地,允许开采量1458立方米/日。

【动植物资源】东莞植物组成具有由热带到亚热带的过渡性质。截至2018年底,记录有高等维管植物1630种,本土珍稀植物100多种,包括广东五针松、三尖杉、穗花轴榈、短萼仪花等。东莞植物以双子叶植物纲为主,占总数的83%。草本种类丰富,仅禾亚科有90种;在物种组成中,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种类则较少。

东莞动物记录有爬行动物41种,隶属于2目8科30属,龟鳖目淡水龟科1种,其余40种为有鳞目,其中蜥蜴亚目鬣蜥科1种,壁虎科5种,石龙子科5种;蛇亚目蟒蛇科1种,游蛇科22种,眼镜蛇科5种,蝰科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即蟒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种,即三线闭壳龟和大壁虎。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等级物种1种,即三线闭合龟;易危等级物种3种,即蟒蛇、舟山眼镜蛇和眼镜王蛇。属于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的物种有5种:三线闭壳龟、蟒蛇、滑鼠蛇、舟山眼镜蛇和眼镜王蛇。两栖类18种,隶属2目7科13属,包括有尾目蝾螈科1种,无尾目角蟾科2种,蟾蜍科1种,蛙科3种,叉舌蛙科4种,树蛙科1种,姬蛙科6种。鸟类151种,隶属于13目41科,占全省已记录鸟类的24.1%,其中雀形目91种,鹳形目10种,其他鸟类11目50种;个体数超过1000只的种群有树麻雀、红耳鹎、白头鹎和暗绿绣眼鸟,在市域广泛分布。其中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有黑耳鸢、普通鵟、蛇雕、游隼、领角鸮等;被列入CITES附录I的有1种,即游隼,附录II的有蛇雕、红隼、普通鵟、画眉、红嘴相思鸟等11种。兽类30种,隶属于食虫目、翼手目、鳞甲目、食肉目、偶蹄目和啮齿目等6目15科,其中食虫目包括鼩鼱科1种;翼手目包括狐蝠科2种,菊头蝠科1种,蹄蝠科1种,长翼蝠科1种,蝙蝠科4种;鳞甲目包括鲮鲤科1种;食肉目包括鼬科3种,灵猫科2种,猫科1种;偶蹄目包括猪科1种,鹿科1种;啮齿目包括松鼠科2种,竹鼠科1种,鼠科8种。

【旅游资源】东莞市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既有滨海、水乡、森林、湿地等自然风光,也有林则徐销烟池旧址、虎门炮台旧址和蚝岗贝丘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截至2018年底,东莞市境内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5个,其中有鸦片战争博物馆、松山湖景区、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龙凤山庄影视旅游区、粤晖园旅游景区、东莞市香市动物园、东莞展览馆、东莞市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东莞市清溪银瓶山森林公园、南社·塘尾明清古建筑群、可园博物馆、东莞市逸颐艺社博物馆、寮步香市文化旅游区、常平隐贤山庄等15个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2018年新增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大王山森林公园、牙香街文化旅游区、鑫源食品文化体验区、黄大仙公园等5个国家级AAA旅游景区。东莞市是联合国环境署认可的“国际花园城市”,全市建成开放森林公园14个、湿地公园16个,其中东莞市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被评为“全省十大最美森林”、广东省四星级森林公园,主峰银瓶嘴海拔898.2米,为“东莞第一峰”,素有“小九寨沟”之美誉;被评为广东省四星级森林公园的还有大岭山森林公园、大屏障森林公园。除此以外,东莞市还有珠三角地区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东莞生态园湿地景区;有企石镇江边村、茶山镇南社村和超朗村、石排镇塘尾村、寮步镇西溪村、塘厦镇龙背岭村等中国传统村落;有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却金亭碑、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蚝岗遗址、广九铁路石龙南桥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石碣檀香岛乐活生态农场、麻涌菇菇花果园、东坑农业园、中堂百香岛等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农业示范点。还有东莞千角灯、龙舟制作技艺、樟木头舞麒麟、木鱼歌、“赛龙舟”、莞香制作技艺、寮步香市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节庆活动内容丰富,有东坑“二月二卖身节”、桥头“荷花艺术节”、道滘“美食节”、寮步“香市旅游文化节”等,有200多年历史的“康王宝诞”活动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东莞碌鹅、东莞腊肠、蚝皇蟹饼、道滘肉丸粥、虎门麻虾等地道美食。

 

制造名城

【工业概况】2018年,东莞市以“倍增计划”(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和“智能制造”两项核心工作为抓手,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平稳向好发展。截至2018年底,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04.6亿元,比上年增长6.4%,占GDP比重为47.2%,占全省工业比重(12.1%)连续5年上升,分别比全国、全省水平高0.2个、0.1个百分点。是年,全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比上年增长8.6%和1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52.3%和38.9%。全年全市有工业企业17.44万家,比上年增长15.07%,其中,新登记工业企业3.24万家。企业经营发展逐步由粗放分散向集约集聚转变,由产业低端生产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变,涌现华为、步步高、以纯、唯美等一批优质民营企业和集团。截至年底,全市2家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工业企业(华为终端、欧珀)均为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9家,其中6家是民营企业。新增“小升规”(小微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符合工业企业规模标准,并纳入统计局联网直报调查单位库)企业2880家,净增规模以上企业2207家,占全省净增规模以上企业的9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均排名全省第一。

【“倍增计划”推进】2018年,东莞市“倍增计划”(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动态调整和扩容的同时实施协同倍增,确定286家市级试点企业和910家协同倍增企业,并在总结“倍增20条”(2017年东莞市政府发布的20条扶持企业倍增政策)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推出全流程诊断、产业培育补强、产业链资源整合、信贷风险补偿贴息、“工改工”(将现有土地性质为普通工业用地改变为新型产业用地,将旧工业区拆除重建升级改造为新型产业园)、重大项目纳入、领导挂点服务、人才实效育用、教育资源保障和发放“倍增卡”等“高质量倍增十条”新政,推动政策全面升级。是年,东莞市1045家“倍增计划”市级试点及协同倍增企业合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9.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其中,263家“倍增计划”市级试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58.95亿元,比上年增长8.8%,比全市水平高2.4个百分点。“2018年广东企业500强榜单”中,东莞14家企业入选,其中11家是市级试点企业,市级试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3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完成工业增加值758.95亿元,增长8.8%。协同倍增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88.9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完成工业增加值390.39亿元,增长19.6%。

【《2018年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遴选工作方案》】2018年1月印发实施。为实施企业动态调整,增加试点企业名额,遵循“选好选优、培优培强”的工作原则,以倍增可行性、产业补强性、行业导向性、倍增示范性、优先纳入为企业遴选原则开展2018年倍增企业遴选活动。方案明确遴选企业数量,工作流程、企业申报条件等相关细节,充实倍增企业库,推动全市全域扶持。

【民营工业企业】2018年,东莞市民营工业企业数达16.11万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2.41%。民营经济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38.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9.6%,比上年增长10.7%,自2018年3月起连续10个月增速超过10%,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9.2%,贡献率比上年提升5.9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明显。

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概况】截至2018年底,东莞市有工业企业17.44万家,比上年增长15.07%,形成涉及30多个行业的完整制造业体系,其中全市制造业重点行业包括五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以及四大特色产业(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包装印刷业)。

是年五大支柱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06.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69.3%,占比比2017年、2016年分别高0.3个、1.5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达82.4%。

【电子信息制造业】2018年,东莞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自2018年5月起连续8个月增速超过1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17年的34.6%提升至35.2%,对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贡献率由2017年的55.9%提升至60.6%,对工业增长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其中,三大手机企业完成增加值636.5亿元,比上年增长3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6.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4.37个百分点,占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比重为46.3%,拉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12.96个百分点。该行业工业增加值前30名企业合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14.2亿元,即占该行业2.3%的企业,完成该行业73.8%的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8%,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长贡献率达162.4%。在这30家企业中,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10%的有16家,其中4家增速超过50%。

【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2018年,东莞市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9.6亿元,比上年增长6.5%,占全市工业比重(18.7%)比2016年、2017年分别高1.5个、0.9个百分点,对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连续两年提升,由2016年的10.2%、2017年的18.3%增长至19.0%。行业增加值排名前10的企业中,创机电业、新能德科技、讯滔电子增加值实现高速增长。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东莞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拥有以纯、都市丽人、搜于特、颖祺、远梦、百思特、小猪班纳等一批成长企业,形成“中国女装名镇”虎门镇、毛衫产品出口额稳居全国镇区级首位的大朗镇、厚街鞋业、东坑洋服男装、中堂镇牛仔服装等产业集群,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规模在广东省内仅次于佛山和广州。2018年,东莞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1.6亿元,比上年下降2.5%,占全市比重连续两年下降,由2016年的9.9%下降至2018年的7.2%,增速处于低迷状态。

【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2018年,东莞市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8亿元,在2017年增长12.6%的高基数下再次实现高速增长,全年比上年增长13.7%,比全市水平高7.3个百分点,是支柱产业中增速最高的行业,对全市工业的增长贡献率由2016年的0.4%增长至5.6%。

【造纸及纸制品业】2018年,东莞市造纸及纸制品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0.5亿元,比上年增长0.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4%,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为0.4%。其中,玖龙纸业、理文造纸等大型企业分别在美国、马来西亚收购、并购或投资设厂。

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概况】2018年,东莞市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包装印刷业等四个特色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0.4亿元,比上年下降1%,占全市工业比重由2016年的9.8%下降至8.7%。

【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2018年,东莞市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占全市工业比重为3.1%;行业增加值前10的企业中,有7家企业均有两位数以上增长;拥有金叶珠宝、泰泰福珠宝、金龙珠宝、金裕隆珠宝、明安运动等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较大的企业。

【家具制造业】2018年,东莞市家具制造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8亿元,比上年下降8%,占全市工业比重为2.2%;其中,行业增加值前10企业合计增加值增长超过20%;拥有光润家具、大欣家具、赛诺家居、城市之窗家具、慕思寝室等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较大的企业。

【化工制造业】2018年,东莞市化工制造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6亿元,比上年下降3.2%,占全市工业比重为1.8%;其中行业增加值前10的企业中,有5家增速超过15%;拥有新长桥塑料、大宝化工、九丰化工、罗门哈斯电子材料、丰益油脂化学等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较大的企业。

【包装印刷业】2018年,东莞市包装印刷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1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全市工业比重的1.5%;行业增加值前10的企业中,有7家增速超过10%;拥有当纳利印刷、虎彩印艺、智源彩印、敬业印刷、天元印刷等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较大的企业。

转型升级

【工业转型概况】2018年,东莞市拥有17.44万家工业企业,形成涉及30多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的完整制造业体系,其中制造业重点行业主要包括五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以及四大特色产业(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包装印刷业)。是年,东莞市在动态调整和扩容的同时实施协同倍增,纵深推进智能制造全生态链战略,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智造升级】2018年,东莞市支持企业利用先进设备优化工艺流程和提升制造效率,全年认定资助自动化改造应用项目328个,资助金额1.1亿元。打造经济适用型、普及型智能生产线109条,推动更多企业低成本实现智能柔性化生产。用好省级技改技创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改造。推荐6家企业项目认定为2018年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认定2家企业项目为2018年东莞市智能制造示范项目。2018年,东莞市优化整合服务链,开展智能制造专业诊断服务。超过100家专业服务机构在“智造东莞”网站进行备案,全年资助智能制造诊断服务项目269个,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1.93亿元,融资总额超108亿元。扶持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项目16个。落实省级促进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先进装备制造的配套产业体系予以扶持。

【非公经济“1 N”政策】2018年,东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先后召开市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市非公经济工作会议,出台《进一步扶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非公经济50条”)、《东莞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 全面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倍增发展实施方案》(简称“市实体经济新十条”)等非公经济“1 N”政策,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扶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18年,东莞市制定出台该方案,简称“非公经济50条”,提出50条政策干货,共160项政策举措,其中136项为创新举措,包括“首次在莞实施”94项、“优化已有政策”42项,为企业发展纾解突出困难、营造良好环境、推动更大发展。

【《东莞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 全面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倍增发展实施方案》】2018年,东莞市制定出台该方案,简称“市实体经济新十条”,从降低税收负担,降低用地、社保、用电、运输、融资、制度性交易等成本,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利用率、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大重大产业项目支持等十个方面,进一步降低东莞市制造业企业成本,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倍增发展,预计从2018—2020年可帮助东莞市企业实现减负300亿元。

【《东莞市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方案》】2018年,东莞市制定出台该方案,由市镇两级财政共同出资2亿元专项资金制定专属风险补偿政策,推动试点银行投放超100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促成金融机构敢贷、可贷、愿贷,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光网城市建设】2018年,东莞市新建光缆线路长度1.7万皮长千米,新增光纤接入用户37.9万户,新增100M以上光纤接入用户45.6万户,新建4G基站4416座,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组织1265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辅导71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认定。全年投入3460万元扶持93个市信息化建设项目,拉动企业信息化建设近1.4亿元。

【《深入推进“筑云惠企”工程 发展工业互联网 促进东莞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18年,东莞市出台该方案,推动1.4万家莞籍企业上云上平台,其中工业企业5521家。依托“智造东莞”平台,与华为合作建设东莞工业互联网平台。指导华为建设“东莞工业互联网平台”专区,整合和对接各类市场资源。评审认定42家单位纳入东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资源池,其中有15家单位入选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用好用足省级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14个,资助总额4000万元。投入财政资金近1000万元,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开展“筑云惠企”工程,实施软件共享计划。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2018年,东莞市落实《广东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支持企业进行绿色清洁生产、节能技术改造和发展循环经济,全市有7家企业被列为国家工信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单位名单。落实《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强化新建项目的节能审查,优化全市能耗强度水平,单位GDP能耗下降6%左右,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目标;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20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超840家用能企业和市平台实现能耗在线监测数据实时对接,其中,与省平台实现对接的用能企业超700家,占全省平台对接企业总数的70%。完成节能监察数量88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主办单位:粤港澳大湾区信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0 moonyer.com All Rights
ICP备案号:粤ICP备20070272号-1
提示:为达到最佳体验效果,建议使用IE10或以上版本的浏览器访问本网站。